第二章 如果還有明天
關燈
小
中
大
這次談判談得飛沙走石、天昏地暗、有始無終,看似面面俱到,想清楚了全是放屁。看一下過程:
先是金使進開封,提出可以和談。
於是,宋朝開價,把北方三鎮的稅收、開封城內府的皇家珍寶拿出來,再加上一大筆現金,讓金軍撤軍走人。金使同意了,說再加上十萬匹絹就成交。
宋朝歡天喜地地派人拿東西去金營,無非是想在黃河渡口前把事兒辦利索了,讓金軍快點停手。不久,宋使回京,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好消息。
金國人心情大好,自動降價了,北方三鎮全都不要了,只要宋朝交出五輅,也就是漢族天子所乘坐的五種特制的車子,外加冠冕以及尊號,這事兒就算完了。
不過,金軍有個提議,點名要趙構帶東西去前線交割。
宋朝上層簡直快要樂抽了,還有這種好事?趙構,你立即出發,他們要什麽,你就給什麽,一切以金軍的快樂為宗旨,一定要把事情辦妥了!
趙構鼓起勇氣,帶著五輅準備上路。突然,金國人又變卦了,他們開出的新價是,北方三鎮必須交出來,不然第一時間攻打開封城。
針對最新開價,開封皇宮裏百官雲集,分成了兩大陣營,隆重討論了交還是不交。這兩大陣營,一方由梅執禮、孫傅、呂好問等三十六人組成,這些人都是一流高官,比如梅執禮,時任禮部尚書;另一方是頂級大佬,以宰執唐恪、耿南仲為首,共有七十多人。
一流高官說一定不能交,頂級大佬說不交不行。雙方在金殿上大吵大鬧,相互對噴了整整一天,各自的理由、行為簡直令人匪夷所思。
不交的理由是,祖宗創業艱難,失河北國將不國,以後很難再振作起來……難道劉邦創業時被趕進蜀中,就註定了一輩子當川人?
交的一方說,以前答應了會交,現在又要反悔,宋朝多丟人啊。如果交了,金國再打仗,會出師無名,必敗無疑……見鬼,仿佛上天真有個喜歡主持公道的神靈,誰失信,誰沒理,誰就去死!
爭吵中,宰執一方功力深厚,侍禦史、右諫議大夫範宗尹四肢著地、痛哭流涕,說為了江山,為了人民,為了廣大官員們的安全,把三鎮割出去吧。
趙桓同意了。
看著很鬧嗎?或者開封城裏的仁人志士的愛國程度讓人很震撼、很感動、很狗血?北方三鎮啊,國家安危啊,百姓福祉啊。
這都哪兒跟哪兒?三鎮裏的太原、中山早就完蛋了,河間城又離得太遠,根本與戰爭無關,什麽交不交、割不割的,為這事兒還吵得烏七八糟、頭破血流的,讓人說什麽好呢?
鬧劇,腦殘片吃多了。
要加以說明的是,前線與後方的消息並沒有脫節,種師道從井陘撤下來後,還能迅速回到開封城病死。以河北、河東的遼闊大地,金軍兩路近十三萬的兵力,根本不可能封鎖消息。
吵過之後,宋朝統一了思想,趙構急忙出京奔向前線,企圖用各種車子、頭銜去拖住女真人。與他同行的一個人叫王雲,職務是給事中,一個常在皇帝身邊做參謀的小官。這個人看起來不起眼,但你要註意他,是他改變了歷史。
另一方面,宰執們集中精力為國操勞,想到了一個對帝國安危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失誤,一定要迅速制止它。
前些天,種師道召集四道兵馬中的南道張叔夜、西道王襄帶兵進京勤王,這簡直是陷國家於不義。都答應講和了,怎麽還能集結兵馬呢?
何況開封城現在也不富裕了,突然之間來了幾十萬援軍,每天得消耗多少糧食和金錢啊?這不行!於是,唐恪、耿南仲、聶昌這幾個人下令,讓勤王部隊哪兒來的回哪兒去,老實待著。
做完了這些,宋朝平心靜氣,等待著應該或許可能會出現的好消息。
幾天之後,消息來了,金國東路軍攻破真定府,守將劉翊死戰殉國,知府李邈被抓到燕京,因拒絕投降而被害,完顏宗望直驅黃河;完顏宗翰的西路軍已經抵達黃河渡口,與折彥質十三萬重兵隔河對峙。
十萬金軍兵分兩路,完顏宗翰的手下只有五萬,隔著一條東亞大陸上最大的河,河對岸是近兩倍半的敵人,換了誰心裏都會發怵。
根據資料顯示,金軍的水面力量很弱,可以說自從崛起以來,從來沒在船上打過仗,想象完顏阿骨打當年在松花江畔那樣率領全軍騎馬渡河,純粹是做夢。
這是黃河,不是松花江。
完顏宗翰頭疼之餘,找來了軍隊裏最好的將軍,那位活捉遼國皇帝、有常勝之名的完顏婁室。他希望婁室能再創造一個奇跡。
奇跡……頭疼會傳染,婁室也很郁悶,面對滔滔黃河、十三萬重兵,五萬人馬敢強攻就是奇跡,還想打贏?這個想法本身就很奇怪!
他想了又想,試探著說:“這仗沒法硬拼,我們探探宋軍的虛實吧。”
完顏宗翰點頭,接下來又冷場。
虛實是那麽好試探的嗎?當年赤壁大戰,周瑜為了試探曹軍水寨的虛實,得坐著戰艦逼過去,先看外形,再和曹操的戰船來一次水面追逐。現在,想讓金軍照樣模仿都不成,沒船,沒水手,沒法在水面上飆船。
最後,他們集中金營的全部實力,只找來了幾百面大鼓,讓士兵們使勁敲。註意,中間隔著整條黃河。就這樣,他們敲了整整一夜。第二天早晨,他們走到岸邊,向南邊一看,全都驚呆了。
南岸上一片開闊,完整地展現著黃河的地表,一個人也沒有,啥也沒有。也就是說,金國人只是隔著河敲了一夜的鼓,十三萬宋軍居然全都跑光了!
這是什麽樣的軍隊?出產這種軍隊的國家是什麽樣的國家?這個疑惑迅速在金國人的心裏生成了,毋庸諱言,換成任何一個民族、任何一個時代的軍人,都會產生兩種反應——蔑視、欲望。
金國西路軍安全渡河,沒損失一兵一卒,沒耗費一槍一箭。廣闊的宋朝疆土在他們面前展開了,他們可以予取予奪,隨心所欲,想怎樣進攻都可以。
但是,完顏宗翰沒這麽做,反而再次派出了使者。這一次,他又開價了,針對眼前的形勢,他不再談什麽北方三鎮,而是索要全部河東、河北土地。
多麽狠毒狡詐的敵人,不僅要借宋朝的手,使在河北、河東土地上繼續抵抗的漢人懾服,還在第一時間讓宋朝洩勁。
黃河天險被突破,宋朝當局肯定驚慌失措,緊接著會非常自然地提高抵抗力量。可是,金軍又議和了,再次給宋朝希望。
這就是經典的溫水煮青蛙,青蛙到煮熟時竟忘了疼!
事情完全按照完顏宗翰的設計發生了。趙桓再一次同意,他急忙派自己的兩大親信,也就是主張割地的兩大先鋒——耿南仲、聶昌去配合金軍,到河北、河東大地上解除宋軍的武裝。這兩個衰人非常積極,畢竟這是他們最盼望的事嘛。
聶昌跑得快,他帶著詔書馬不停蹄地越過黃河,趕到了絳州(今山西新絳),在金使的監視下命令守城的宋軍放下武器,全體投降。城裏的守將叫趙子清,是個聰明人,他沒說不答應,而是放下了一架梯子,要聶昌帶著詔書爬上來,讓他親眼看一下,只要是真詔書,他就投降。
聶昌努力工作,他一個文官,真的爬了城墻,這也是開了先河了。有宋一代,善待士大夫,哪個宋帝都沒有這麽折騰過自己的文官。
可誰讓人家聶昌願意呢?
他爬了上去。等著他的是一張張充滿仇恨的臉。趙子清命令士兵抓住他,先把他的兩只眼睛挖了出來,接著一頓亂刀砍成肉醬,之後再把這堆臭肉扔下城去,讓金國人看看,這就是兩河軍民的態度!
耿南仲跑得慢,都是做宰執的人了,做什麽都懂得留三分力。他慢騰騰地走著,走到了衛州(今河南衛輝市),也就是說,還沒出河南省,就被當地的民兵攔住了。
誰說民兵不是兵,這幫阿兵哥要幹票大買賣,他們打探到耿宰執一夥人是去幹什麽的,一時火起,要在半路砍了這幫人。可惜的是,他們的運氣差了些,金國使者見勢不好,馬上逃跑,速度快得追都追不上。等到他們回頭再找耿南仲時,這位宰執大人已經不見了。
耿南仲年紀很大了,所謂人老成精,這人非常懂得在什麽時候做什麽事,比如要他去招降,他絕對慢慢走;他更懂得怎樣做事,比如這時就得逃跑。
第一,他跑得快;第二,他跑對了方向。
他跑向了相州。相州是岳飛的故鄉,在河南省界內,離京城不是很遠。他之所以跑向這裏,是因為他時刻關註著周圍的情況,知道相州有一位大人物——趙構。
趙構不是被派去和金軍談判了嗎?應該直奔黃河才對。他是想去的,可是趙構做什麽事都是一根筋,他走到半路上,遇到了一個人。這人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,提起他,人們都會把他與李綱、岳飛並列。
宗澤。
宗澤,字汝霖,浙江義烏人,生於公元1060年,現年六十六歲。這是一位老人了,他的一生(年過花甲,可以說是一生了吧)都在折磨中度過。他的人生起步還是不錯的,他在三十一歲時考中了進士。這是難能可貴的,第一,他家世代務農,首次有人考中進士;第二,他的年齡不大,剛過而立之年,成為宋朝文官中最幸福的一員,有無比光明的未來。
可他卻把自己搞得無比淒慘。
考中進士的時候,悲慘的事情發生了。他所寫的策論讓考官很為難。不錄用吧,文章寫得很好;錄用了呢,危及頭上的烏紗帽。宗澤的策論抨擊時弊,把當時元祐年間新、舊兩黨的錯誤都列了出來。這還了得,等於把腦袋伸進了馬蜂窩裏,不狠狠地蜇你一頓,還讓不讓馬蜂活了?
考官很聰明,只在宗澤的出身上加了一個字,就惡心了他一輩子。他將“進士”寫成了“同進士”。堂堂正正考來的功名,降到和花錢買官的廢料們一個等級。背著這個恥辱,宗澤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。簡單地說,他一直被壓在底層,二十多年過去了,一直都是個縣令。眼看快退休了,正趕上宋朝決定聯合女真人滅遼這事兒,雙方爭得不可開交,全國上下不管是誰,都有發言權。
於是,宗澤說話了,造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悲劇。
他反對聯金滅遼,這是在和如日中天的六賊唱對臺戲啊!以他這樣的芝麻小官,根本不用六賊出手,賊子賊孫們早就把他撂倒了。
縣官不能當了,只能去看守道觀。
宗澤失望了,近三十年的官場生涯,讓他對現實絕望了,與其再受折磨,何不就此引退呢?宗澤主動辭職,他想去東陽山谷結廬讀書,終老此生。可惜,他不想玩了,有人還惦記著他呢。他被軟禁在鎮江,從此失去了自由。
兩年後,他被放了出來,派去遙遠的南方巴州當通判。到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金軍入侵時,他升了官,被委任為磁州知州。
磁州在河北大地上,當時太原失守,真定危急,官員們都急著往南方跑,宗澤卻逆著人流去河北,迎向了金軍。
這是他一生的寫照,他忠於事實,忠於本心,卻不忠於過官本位的世道,這讓他在官場上寸步難行,也讓他做了與整個官場背道而馳的事。他到了磁州,正準備援軍去救真定,卻遇到了去金營和談的趙構。
宗澤勸趙構別去送死了,沒人會在這種優勢下同意什麽和談。趙構是個與眾不同的人,他想了想,決定聽宗澤的,並且對宗澤產生了好感。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,如果能繼續下去,中國的歷史很可能會改寫,但是,它偏偏拐彎了。
因為王雲。
這位給事中大人出事了,磁州人認得他,他在不久之前當過出使金國的使者,路過磁州時,他曾經要求對磁州堅壁清野,把老百姓、財物等都運到城裏去,不留給金軍。平心而論,這個出發點是好的,可惜磁州的百姓因此被折騰得夠嗆。
這個時候,他又來了,磁州人立即火冒三丈。事有湊巧,有人在他的行李裏發現了幾件和金國服裝相似的皂裘。這簡直是火上澆油,磁州人認定他是金國的奸細。當時,整個兩河地區的人民怒火沖天,只要和金國沾邊,宰執人員都能被砍成肉醬,一個小小的給事中算什麽?
百姓一擁而上,王雲也碎了。
事情過後,宗澤才知道。他只能硬著頭皮將此事報告給趙構。趙構沒說什麽,只是很快離開了磁州,去了相州。多年之後,很多事情都發生了。趙構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提起了這件往事,他認為王雲是宗澤殺的,宗澤在他最危險的時候殺了他身邊的親信。
宗澤,從此讓趙構不敢再信賴他。
國運在這裏拐彎。如果趙構能一直留在宗澤的身邊,哪怕以後的事仍然會發生,但由於宗澤的堅持,某些事情必然會有所不同。
而相州……相州的知州叫汪伯彥。
回到開封城,兩河盡失,黃河失險,河南大地一馬平川,再沒有半點阻礙。到了這個地步,宋朝當局終於知道後果的嚴重性了。趙桓做了一些緊急部署,比如集中城內的守軍,清點人數,有七萬左右,每一萬多人為一軍,分成五軍,派到四面城墻上去守備。
剩下的兵由姚友仲、辛興宗率領,作為預備隊。他們怕軍力不足,又在城裏公開招募,於是,市井無賴都成了保家衛國的人。
另外,趙桓征召天下兵馬勤王,命令剛剛撤回去的張叔夜等人快馬加鞭返回來。之後,他努力回憶上一次東京保衛戰是怎麽成功的。想來想去,他終於想起了一個人,派專人用最快的速度去找他,一定要找到!
李綱。
找李綱可不容易。當初,他被擠出開封後,去河東、河北當了宣撫使,相當於戰區總司令,名頭比天都大。可這時,他已經在長沙了。
這個過程很富有跳躍性,怎麽發生的呢?他先是到兩河去當官,發現自己被架空,一怒之下主動辭職。宋朝同意了,批準的同時,給了他八個字的評語:“專主戰議,喪師費財。”也就是說,他一心一意搞抗戰,打了敗仗,浪費了錢財。
宋朝,你還能再無恥一些嗎?
有了這個評價,李綱就別想辭職了,必須先受罰。他先被貶到建昌軍(今江西省南城)。沒幾天,宋朝覺得太便宜他了,又將他貶到夔州(今重慶奉節白帝城),讓他到長江邊上去喝風。當金軍壓境,趙桓再次想起他時,他被省內調整,貶到了長沙附近。
這個距離,除非是空運,要不李綱無論如何也趕不到目的地,哪怕趙桓給出了資政殿大學士、開封市長的職位也沒用。
李綱是遠水,救不了近火。可近處也有救星,趙桓想起了前幾天才與自己分手的九弟趙構。誰說開封城的信息更新得慢?誰說金軍控制了占領區,使宋朝人寸步難行?
趙桓能夠隨時掌控周邊的每一個動向,就連趙構到了相州他都知道。他任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,陳遘為元帥,宗澤、汪伯彥為副元帥,讓這一大堆元帥火速帶兵救援京師。
這些頭銜扔出去之後,趙桓的全部準備工作做完了,趙構的第一個罪名也成立了。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,有了這個職務,天下的安危都得由他來負責,眼前的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就由他來搞定。
搞不定,就是失職、無恥、無能!
但是,請問這位大元帥有啥兵力呢?首先一點,整個河南大地,也就是當時的京畿路、京西南路、京西北路、京東西路、京東東路等地方,除了開封城這一小塊之外,有宋以來,一百七十多年裏,就從來沒有過什麽軍隊。
軍隊不是在京城,就是在邊疆,尤其這時天下二十三路分為四道,各道獨自為政,在這一大堆制約之後,這位新鮮出爐的大元帥手裏能有什麽呢?
我們再次回到開封城。
做完上面這些事情之後的第二天,宋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十一月二十五日,金軍殺到開封城下,來人不是完顏宗翰的西路軍,而是完顏宗望的東路軍。
二太子的動力大,每次都能跑第一。
金軍臨城,趙桓坐不住了,他帶著全體宰執人員走上城頭,一來觀敵掠陣,二來鼓舞士氣。大人物出鏡,效果真是非同凡響,城墻上的守軍、助戰的百姓都沸騰了,他們拿起武器沖向了皇帝……身邊的首相唐恪。就是這個敗類下令天下兵馬不許勤王,讓堂堂京城變成了孤島。
宰了他!
軍民的反應嚇壞了趙桓等人。主角唐恪反應迅速,他拉過來一匹馬,以高齡文官罕見的敏捷動作跳上馬背,沖下城頭,消失在廣闊的京城街道裏。
每個人都明白,唐恪的末日到了,首相必須換人。趙桓任命何栗為首相,由他和同知樞密院事孫傅一起想法子守城。
趙桓萬萬沒料到,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料到,從沒做對一件事的他作出了這一輩子最大的錯誤決定。歷史證明,他錯到死了。
當時,這個決定怎麽看怎麽正確,因為何栗、孫傅是血統最純正的宋朝文官,尤其是孫傅,身為文官大統領、樞密院首長,他升官的理念是從趙光義就開始的“以文統武”。
戰事危急,火燒眉毛,兩人各自使出了獨門絕招來應對。
何栗每天大開房門,屋裏酒盈樽、書滿架,案上放著沏好的新茶。何首相紅袖添香,意態瀟灑,佳詞妙句不斷地從他嘴裏蹦出來。
高,名士風範!有人這樣讚嘆。
滾!人家這是戰爭高人好吧,師承東晉高手謝安的安閑風度。越是危急時刻,越要表現出輕松雅致,這樣可以安定軍心,文盲!
有人這樣註解。
相比之下,孫傅更加具體精到些。何栗是首相,可以從意識形態上做文章。他是軍方大佬,必須得拿出具體方案來。怎麽搞呢?他習慣性地翻閱文章,突然,神跡出現,宋朝列祖列宗真是失德,一首丘浚的《感事詩》出現在他眼前。裏邊有這樣一句話:“……郭京、楊適、劉無忌,盡在東南臥白雲。”
臥白雲的都是神仙,是宋朝漢人的神仙。而在宋朝,從趙光義開始,到趙恒發揚光大,幾乎每件國朝重事都能和道士、神仙沾上邊兒。
就連燭光斧影之夜,趙匡胤死的時候,都有道士的影子出現過。
現在,異族入侵,這樣的生死大事,怎麽能把神仙排除在外呢?孫傅感覺自己之所以在這種時候看到這首詩,本身就是神仙的暗示。看詩體,這是感事詩,是敘事型的,裏面提到的神仙必定真有其人。那麽……找!
即日起,開封城大街小巷的顯眼處,都貼上了尋神仙啟事。上面寫著:神仙,男,相貌不知,體態不詳,職業不定,近期以郭京、楊適、劉無忌等名字出現,有知情者歡迎舉報,有重賞。同時,熱烈盼望神仙們大白天下凡。
孫傅等人正忙著,城外邊更加混亂了。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忙著圍城,當然,還是圍不住。以他五萬多的軍力,去圍周長八十多裏的開封城,就算士兵單排列隊手拉手,也不見得能圍住。
此時,宋朝的勤王軍隊正在逼近。
第一個行動的是南道都總管張叔夜。這個人在中國非常知名,只要是讀過《水滸傳》的人都知道,是他招降了水泊梁山好漢。
他是正義的化身。
在中國歷史中,他的形象更加高大。他是宋朝國破家亡時僅存的一文一武兩忠臣之一。張叔夜,字稽仲,河南開封人,生於公元1065年,時年六十一歲。他是仁宗朝早期宰執張耆的曾孫。他的出身很顯赫,生平很壓抑,因為他與蔡京作對。
在六賊倒臺之前,他被貶得最慘的時候,有過和林沖同樣的遭遇,去西安州看守草料場,後來勉強做了州官。在金軍第二次南侵時,他被委任為南道都總管。這個頭銜從天而降,別人或許看到了一方諸侯藩鎮的潛力,可張叔夜只看到了責任。
種師道要他勤王,他立即帶兵殺出去;唐恪要他回去,他就回去;趙桓下令要他再次勤王,他沒有遲疑,第一時間出兵。
他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——張伯奮、張仲熊,率領三萬人上路了。他這時出兵,已經錯過了好時機,金國東路軍已經包圍了開封城,西路軍也在迅速逼近,他想勤王,先得沖破金軍的層層防線。好在他的駐地是鄧州,離開封城很近。
就這樣,他在尉氏(今河南尉氏)與金軍相遇。激戰開始,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在遙遠的城墻之外展開了。張叔夜是宋人一片垂死醜態中唯一的亮點。他從人生起步時,就沒有畏懼過女真人。當天,他沖破金軍封鎖,順利到達開封城下。
張叔夜來了,全城士氣大振。他很冷靜,在與趙桓單獨談話時,他說戰況危急,不如效仿唐明皇避難,暫時離開開封,先去襄陽,再去雍州(今陜甘寧青一帶)。那裏是西軍的大本營,是宋朝最強的據點。無論如何,在那裏會更加安全。
趙桓心動了,可是戰況瞬息萬變,在張叔夜勤王成功、抵達開封之後,噩耗傳來了,東道都總管胡直孺入衛京師的路上,在拱州(今河南睢縣)與金軍交戰,失利被俘,被金人拉到開封城下示眾。幾乎同時,完顏宗翰的西路軍也殺到了。
軍心動蕩,敵軍合圍,趙桓突圍的路被截斷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先是金使進開封,提出可以和談。
於是,宋朝開價,把北方三鎮的稅收、開封城內府的皇家珍寶拿出來,再加上一大筆現金,讓金軍撤軍走人。金使同意了,說再加上十萬匹絹就成交。
宋朝歡天喜地地派人拿東西去金營,無非是想在黃河渡口前把事兒辦利索了,讓金軍快點停手。不久,宋使回京,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好消息。
金國人心情大好,自動降價了,北方三鎮全都不要了,只要宋朝交出五輅,也就是漢族天子所乘坐的五種特制的車子,外加冠冕以及尊號,這事兒就算完了。
不過,金軍有個提議,點名要趙構帶東西去前線交割。
宋朝上層簡直快要樂抽了,還有這種好事?趙構,你立即出發,他們要什麽,你就給什麽,一切以金軍的快樂為宗旨,一定要把事情辦妥了!
趙構鼓起勇氣,帶著五輅準備上路。突然,金國人又變卦了,他們開出的新價是,北方三鎮必須交出來,不然第一時間攻打開封城。
針對最新開價,開封皇宮裏百官雲集,分成了兩大陣營,隆重討論了交還是不交。這兩大陣營,一方由梅執禮、孫傅、呂好問等三十六人組成,這些人都是一流高官,比如梅執禮,時任禮部尚書;另一方是頂級大佬,以宰執唐恪、耿南仲為首,共有七十多人。
一流高官說一定不能交,頂級大佬說不交不行。雙方在金殿上大吵大鬧,相互對噴了整整一天,各自的理由、行為簡直令人匪夷所思。
不交的理由是,祖宗創業艱難,失河北國將不國,以後很難再振作起來……難道劉邦創業時被趕進蜀中,就註定了一輩子當川人?
交的一方說,以前答應了會交,現在又要反悔,宋朝多丟人啊。如果交了,金國再打仗,會出師無名,必敗無疑……見鬼,仿佛上天真有個喜歡主持公道的神靈,誰失信,誰沒理,誰就去死!
爭吵中,宰執一方功力深厚,侍禦史、右諫議大夫範宗尹四肢著地、痛哭流涕,說為了江山,為了人民,為了廣大官員們的安全,把三鎮割出去吧。
趙桓同意了。
看著很鬧嗎?或者開封城裏的仁人志士的愛國程度讓人很震撼、很感動、很狗血?北方三鎮啊,國家安危啊,百姓福祉啊。
這都哪兒跟哪兒?三鎮裏的太原、中山早就完蛋了,河間城又離得太遠,根本與戰爭無關,什麽交不交、割不割的,為這事兒還吵得烏七八糟、頭破血流的,讓人說什麽好呢?
鬧劇,腦殘片吃多了。
要加以說明的是,前線與後方的消息並沒有脫節,種師道從井陘撤下來後,還能迅速回到開封城病死。以河北、河東的遼闊大地,金軍兩路近十三萬的兵力,根本不可能封鎖消息。
吵過之後,宋朝統一了思想,趙構急忙出京奔向前線,企圖用各種車子、頭銜去拖住女真人。與他同行的一個人叫王雲,職務是給事中,一個常在皇帝身邊做參謀的小官。這個人看起來不起眼,但你要註意他,是他改變了歷史。
另一方面,宰執們集中精力為國操勞,想到了一個對帝國安危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失誤,一定要迅速制止它。
前些天,種師道召集四道兵馬中的南道張叔夜、西道王襄帶兵進京勤王,這簡直是陷國家於不義。都答應講和了,怎麽還能集結兵馬呢?
何況開封城現在也不富裕了,突然之間來了幾十萬援軍,每天得消耗多少糧食和金錢啊?這不行!於是,唐恪、耿南仲、聶昌這幾個人下令,讓勤王部隊哪兒來的回哪兒去,老實待著。
做完了這些,宋朝平心靜氣,等待著應該或許可能會出現的好消息。
幾天之後,消息來了,金國東路軍攻破真定府,守將劉翊死戰殉國,知府李邈被抓到燕京,因拒絕投降而被害,完顏宗望直驅黃河;完顏宗翰的西路軍已經抵達黃河渡口,與折彥質十三萬重兵隔河對峙。
十萬金軍兵分兩路,完顏宗翰的手下只有五萬,隔著一條東亞大陸上最大的河,河對岸是近兩倍半的敵人,換了誰心裏都會發怵。
根據資料顯示,金軍的水面力量很弱,可以說自從崛起以來,從來沒在船上打過仗,想象完顏阿骨打當年在松花江畔那樣率領全軍騎馬渡河,純粹是做夢。
這是黃河,不是松花江。
完顏宗翰頭疼之餘,找來了軍隊裏最好的將軍,那位活捉遼國皇帝、有常勝之名的完顏婁室。他希望婁室能再創造一個奇跡。
奇跡……頭疼會傳染,婁室也很郁悶,面對滔滔黃河、十三萬重兵,五萬人馬敢強攻就是奇跡,還想打贏?這個想法本身就很奇怪!
他想了又想,試探著說:“這仗沒法硬拼,我們探探宋軍的虛實吧。”
完顏宗翰點頭,接下來又冷場。
虛實是那麽好試探的嗎?當年赤壁大戰,周瑜為了試探曹軍水寨的虛實,得坐著戰艦逼過去,先看外形,再和曹操的戰船來一次水面追逐。現在,想讓金軍照樣模仿都不成,沒船,沒水手,沒法在水面上飆船。
最後,他們集中金營的全部實力,只找來了幾百面大鼓,讓士兵們使勁敲。註意,中間隔著整條黃河。就這樣,他們敲了整整一夜。第二天早晨,他們走到岸邊,向南邊一看,全都驚呆了。
南岸上一片開闊,完整地展現著黃河的地表,一個人也沒有,啥也沒有。也就是說,金國人只是隔著河敲了一夜的鼓,十三萬宋軍居然全都跑光了!
這是什麽樣的軍隊?出產這種軍隊的國家是什麽樣的國家?這個疑惑迅速在金國人的心裏生成了,毋庸諱言,換成任何一個民族、任何一個時代的軍人,都會產生兩種反應——蔑視、欲望。
金國西路軍安全渡河,沒損失一兵一卒,沒耗費一槍一箭。廣闊的宋朝疆土在他們面前展開了,他們可以予取予奪,隨心所欲,想怎樣進攻都可以。
但是,完顏宗翰沒這麽做,反而再次派出了使者。這一次,他又開價了,針對眼前的形勢,他不再談什麽北方三鎮,而是索要全部河東、河北土地。
多麽狠毒狡詐的敵人,不僅要借宋朝的手,使在河北、河東土地上繼續抵抗的漢人懾服,還在第一時間讓宋朝洩勁。
黃河天險被突破,宋朝當局肯定驚慌失措,緊接著會非常自然地提高抵抗力量。可是,金軍又議和了,再次給宋朝希望。
這就是經典的溫水煮青蛙,青蛙到煮熟時竟忘了疼!
事情完全按照完顏宗翰的設計發生了。趙桓再一次同意,他急忙派自己的兩大親信,也就是主張割地的兩大先鋒——耿南仲、聶昌去配合金軍,到河北、河東大地上解除宋軍的武裝。這兩個衰人非常積極,畢竟這是他們最盼望的事嘛。
聶昌跑得快,他帶著詔書馬不停蹄地越過黃河,趕到了絳州(今山西新絳),在金使的監視下命令守城的宋軍放下武器,全體投降。城裏的守將叫趙子清,是個聰明人,他沒說不答應,而是放下了一架梯子,要聶昌帶著詔書爬上來,讓他親眼看一下,只要是真詔書,他就投降。
聶昌努力工作,他一個文官,真的爬了城墻,這也是開了先河了。有宋一代,善待士大夫,哪個宋帝都沒有這麽折騰過自己的文官。
可誰讓人家聶昌願意呢?
他爬了上去。等著他的是一張張充滿仇恨的臉。趙子清命令士兵抓住他,先把他的兩只眼睛挖了出來,接著一頓亂刀砍成肉醬,之後再把這堆臭肉扔下城去,讓金國人看看,這就是兩河軍民的態度!
耿南仲跑得慢,都是做宰執的人了,做什麽都懂得留三分力。他慢騰騰地走著,走到了衛州(今河南衛輝市),也就是說,還沒出河南省,就被當地的民兵攔住了。
誰說民兵不是兵,這幫阿兵哥要幹票大買賣,他們打探到耿宰執一夥人是去幹什麽的,一時火起,要在半路砍了這幫人。可惜的是,他們的運氣差了些,金國使者見勢不好,馬上逃跑,速度快得追都追不上。等到他們回頭再找耿南仲時,這位宰執大人已經不見了。
耿南仲年紀很大了,所謂人老成精,這人非常懂得在什麽時候做什麽事,比如要他去招降,他絕對慢慢走;他更懂得怎樣做事,比如這時就得逃跑。
第一,他跑得快;第二,他跑對了方向。
他跑向了相州。相州是岳飛的故鄉,在河南省界內,離京城不是很遠。他之所以跑向這裏,是因為他時刻關註著周圍的情況,知道相州有一位大人物——趙構。
趙構不是被派去和金軍談判了嗎?應該直奔黃河才對。他是想去的,可是趙構做什麽事都是一根筋,他走到半路上,遇到了一個人。這人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,提起他,人們都會把他與李綱、岳飛並列。
宗澤。
宗澤,字汝霖,浙江義烏人,生於公元1060年,現年六十六歲。這是一位老人了,他的一生(年過花甲,可以說是一生了吧)都在折磨中度過。他的人生起步還是不錯的,他在三十一歲時考中了進士。這是難能可貴的,第一,他家世代務農,首次有人考中進士;第二,他的年齡不大,剛過而立之年,成為宋朝文官中最幸福的一員,有無比光明的未來。
可他卻把自己搞得無比淒慘。
考中進士的時候,悲慘的事情發生了。他所寫的策論讓考官很為難。不錄用吧,文章寫得很好;錄用了呢,危及頭上的烏紗帽。宗澤的策論抨擊時弊,把當時元祐年間新、舊兩黨的錯誤都列了出來。這還了得,等於把腦袋伸進了馬蜂窩裏,不狠狠地蜇你一頓,還讓不讓馬蜂活了?
考官很聰明,只在宗澤的出身上加了一個字,就惡心了他一輩子。他將“進士”寫成了“同進士”。堂堂正正考來的功名,降到和花錢買官的廢料們一個等級。背著這個恥辱,宗澤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。簡單地說,他一直被壓在底層,二十多年過去了,一直都是個縣令。眼看快退休了,正趕上宋朝決定聯合女真人滅遼這事兒,雙方爭得不可開交,全國上下不管是誰,都有發言權。
於是,宗澤說話了,造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悲劇。
他反對聯金滅遼,這是在和如日中天的六賊唱對臺戲啊!以他這樣的芝麻小官,根本不用六賊出手,賊子賊孫們早就把他撂倒了。
縣官不能當了,只能去看守道觀。
宗澤失望了,近三十年的官場生涯,讓他對現實絕望了,與其再受折磨,何不就此引退呢?宗澤主動辭職,他想去東陽山谷結廬讀書,終老此生。可惜,他不想玩了,有人還惦記著他呢。他被軟禁在鎮江,從此失去了自由。
兩年後,他被放了出來,派去遙遠的南方巴州當通判。到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金軍入侵時,他升了官,被委任為磁州知州。
磁州在河北大地上,當時太原失守,真定危急,官員們都急著往南方跑,宗澤卻逆著人流去河北,迎向了金軍。
這是他一生的寫照,他忠於事實,忠於本心,卻不忠於過官本位的世道,這讓他在官場上寸步難行,也讓他做了與整個官場背道而馳的事。他到了磁州,正準備援軍去救真定,卻遇到了去金營和談的趙構。
宗澤勸趙構別去送死了,沒人會在這種優勢下同意什麽和談。趙構是個與眾不同的人,他想了想,決定聽宗澤的,並且對宗澤產生了好感。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,如果能繼續下去,中國的歷史很可能會改寫,但是,它偏偏拐彎了。
因為王雲。
這位給事中大人出事了,磁州人認得他,他在不久之前當過出使金國的使者,路過磁州時,他曾經要求對磁州堅壁清野,把老百姓、財物等都運到城裏去,不留給金軍。平心而論,這個出發點是好的,可惜磁州的百姓因此被折騰得夠嗆。
這個時候,他又來了,磁州人立即火冒三丈。事有湊巧,有人在他的行李裏發現了幾件和金國服裝相似的皂裘。這簡直是火上澆油,磁州人認定他是金國的奸細。當時,整個兩河地區的人民怒火沖天,只要和金國沾邊,宰執人員都能被砍成肉醬,一個小小的給事中算什麽?
百姓一擁而上,王雲也碎了。
事情過後,宗澤才知道。他只能硬著頭皮將此事報告給趙構。趙構沒說什麽,只是很快離開了磁州,去了相州。多年之後,很多事情都發生了。趙構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提起了這件往事,他認為王雲是宗澤殺的,宗澤在他最危險的時候殺了他身邊的親信。
宗澤,從此讓趙構不敢再信賴他。
國運在這裏拐彎。如果趙構能一直留在宗澤的身邊,哪怕以後的事仍然會發生,但由於宗澤的堅持,某些事情必然會有所不同。
而相州……相州的知州叫汪伯彥。
回到開封城,兩河盡失,黃河失險,河南大地一馬平川,再沒有半點阻礙。到了這個地步,宋朝當局終於知道後果的嚴重性了。趙桓做了一些緊急部署,比如集中城內的守軍,清點人數,有七萬左右,每一萬多人為一軍,分成五軍,派到四面城墻上去守備。
剩下的兵由姚友仲、辛興宗率領,作為預備隊。他們怕軍力不足,又在城裏公開招募,於是,市井無賴都成了保家衛國的人。
另外,趙桓征召天下兵馬勤王,命令剛剛撤回去的張叔夜等人快馬加鞭返回來。之後,他努力回憶上一次東京保衛戰是怎麽成功的。想來想去,他終於想起了一個人,派專人用最快的速度去找他,一定要找到!
李綱。
找李綱可不容易。當初,他被擠出開封後,去河東、河北當了宣撫使,相當於戰區總司令,名頭比天都大。可這時,他已經在長沙了。
這個過程很富有跳躍性,怎麽發生的呢?他先是到兩河去當官,發現自己被架空,一怒之下主動辭職。宋朝同意了,批準的同時,給了他八個字的評語:“專主戰議,喪師費財。”也就是說,他一心一意搞抗戰,打了敗仗,浪費了錢財。
宋朝,你還能再無恥一些嗎?
有了這個評價,李綱就別想辭職了,必須先受罰。他先被貶到建昌軍(今江西省南城)。沒幾天,宋朝覺得太便宜他了,又將他貶到夔州(今重慶奉節白帝城),讓他到長江邊上去喝風。當金軍壓境,趙桓再次想起他時,他被省內調整,貶到了長沙附近。
這個距離,除非是空運,要不李綱無論如何也趕不到目的地,哪怕趙桓給出了資政殿大學士、開封市長的職位也沒用。
李綱是遠水,救不了近火。可近處也有救星,趙桓想起了前幾天才與自己分手的九弟趙構。誰說開封城的信息更新得慢?誰說金軍控制了占領區,使宋朝人寸步難行?
趙桓能夠隨時掌控周邊的每一個動向,就連趙構到了相州他都知道。他任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,陳遘為元帥,宗澤、汪伯彥為副元帥,讓這一大堆元帥火速帶兵救援京師。
這些頭銜扔出去之後,趙桓的全部準備工作做完了,趙構的第一個罪名也成立了。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,有了這個職務,天下的安危都得由他來負責,眼前的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就由他來搞定。
搞不定,就是失職、無恥、無能!
但是,請問這位大元帥有啥兵力呢?首先一點,整個河南大地,也就是當時的京畿路、京西南路、京西北路、京東西路、京東東路等地方,除了開封城這一小塊之外,有宋以來,一百七十多年裏,就從來沒有過什麽軍隊。
軍隊不是在京城,就是在邊疆,尤其這時天下二十三路分為四道,各道獨自為政,在這一大堆制約之後,這位新鮮出爐的大元帥手裏能有什麽呢?
我們再次回到開封城。
做完上面這些事情之後的第二天,宋靖康元年(公元1126年)十一月二十五日,金軍殺到開封城下,來人不是完顏宗翰的西路軍,而是完顏宗望的東路軍。
二太子的動力大,每次都能跑第一。
金軍臨城,趙桓坐不住了,他帶著全體宰執人員走上城頭,一來觀敵掠陣,二來鼓舞士氣。大人物出鏡,效果真是非同凡響,城墻上的守軍、助戰的百姓都沸騰了,他們拿起武器沖向了皇帝……身邊的首相唐恪。就是這個敗類下令天下兵馬不許勤王,讓堂堂京城變成了孤島。
宰了他!
軍民的反應嚇壞了趙桓等人。主角唐恪反應迅速,他拉過來一匹馬,以高齡文官罕見的敏捷動作跳上馬背,沖下城頭,消失在廣闊的京城街道裏。
每個人都明白,唐恪的末日到了,首相必須換人。趙桓任命何栗為首相,由他和同知樞密院事孫傅一起想法子守城。
趙桓萬萬沒料到,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料到,從沒做對一件事的他作出了這一輩子最大的錯誤決定。歷史證明,他錯到死了。
當時,這個決定怎麽看怎麽正確,因為何栗、孫傅是血統最純正的宋朝文官,尤其是孫傅,身為文官大統領、樞密院首長,他升官的理念是從趙光義就開始的“以文統武”。
戰事危急,火燒眉毛,兩人各自使出了獨門絕招來應對。
何栗每天大開房門,屋裏酒盈樽、書滿架,案上放著沏好的新茶。何首相紅袖添香,意態瀟灑,佳詞妙句不斷地從他嘴裏蹦出來。
高,名士風範!有人這樣讚嘆。
滾!人家這是戰爭高人好吧,師承東晉高手謝安的安閑風度。越是危急時刻,越要表現出輕松雅致,這樣可以安定軍心,文盲!
有人這樣註解。
相比之下,孫傅更加具體精到些。何栗是首相,可以從意識形態上做文章。他是軍方大佬,必須得拿出具體方案來。怎麽搞呢?他習慣性地翻閱文章,突然,神跡出現,宋朝列祖列宗真是失德,一首丘浚的《感事詩》出現在他眼前。裏邊有這樣一句話:“……郭京、楊適、劉無忌,盡在東南臥白雲。”
臥白雲的都是神仙,是宋朝漢人的神仙。而在宋朝,從趙光義開始,到趙恒發揚光大,幾乎每件國朝重事都能和道士、神仙沾上邊兒。
就連燭光斧影之夜,趙匡胤死的時候,都有道士的影子出現過。
現在,異族入侵,這樣的生死大事,怎麽能把神仙排除在外呢?孫傅感覺自己之所以在這種時候看到這首詩,本身就是神仙的暗示。看詩體,這是感事詩,是敘事型的,裏面提到的神仙必定真有其人。那麽……找!
即日起,開封城大街小巷的顯眼處,都貼上了尋神仙啟事。上面寫著:神仙,男,相貌不知,體態不詳,職業不定,近期以郭京、楊適、劉無忌等名字出現,有知情者歡迎舉報,有重賞。同時,熱烈盼望神仙們大白天下凡。
孫傅等人正忙著,城外邊更加混亂了。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忙著圍城,當然,還是圍不住。以他五萬多的軍力,去圍周長八十多裏的開封城,就算士兵單排列隊手拉手,也不見得能圍住。
此時,宋朝的勤王軍隊正在逼近。
第一個行動的是南道都總管張叔夜。這個人在中國非常知名,只要是讀過《水滸傳》的人都知道,是他招降了水泊梁山好漢。
他是正義的化身。
在中國歷史中,他的形象更加高大。他是宋朝國破家亡時僅存的一文一武兩忠臣之一。張叔夜,字稽仲,河南開封人,生於公元1065年,時年六十一歲。他是仁宗朝早期宰執張耆的曾孫。他的出身很顯赫,生平很壓抑,因為他與蔡京作對。
在六賊倒臺之前,他被貶得最慘的時候,有過和林沖同樣的遭遇,去西安州看守草料場,後來勉強做了州官。在金軍第二次南侵時,他被委任為南道都總管。這個頭銜從天而降,別人或許看到了一方諸侯藩鎮的潛力,可張叔夜只看到了責任。
種師道要他勤王,他立即帶兵殺出去;唐恪要他回去,他就回去;趙桓下令要他再次勤王,他沒有遲疑,第一時間出兵。
他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——張伯奮、張仲熊,率領三萬人上路了。他這時出兵,已經錯過了好時機,金國東路軍已經包圍了開封城,西路軍也在迅速逼近,他想勤王,先得沖破金軍的層層防線。好在他的駐地是鄧州,離開封城很近。
就這樣,他在尉氏(今河南尉氏)與金軍相遇。激戰開始,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在遙遠的城墻之外展開了。張叔夜是宋人一片垂死醜態中唯一的亮點。他從人生起步時,就沒有畏懼過女真人。當天,他沖破金軍封鎖,順利到達開封城下。
張叔夜來了,全城士氣大振。他很冷靜,在與趙桓單獨談話時,他說戰況危急,不如效仿唐明皇避難,暫時離開開封,先去襄陽,再去雍州(今陜甘寧青一帶)。那裏是西軍的大本營,是宋朝最強的據點。無論如何,在那裏會更加安全。
趙桓心動了,可是戰況瞬息萬變,在張叔夜勤王成功、抵達開封之後,噩耗傳來了,東道都總管胡直孺入衛京師的路上,在拱州(今河南睢縣)與金軍交戰,失利被俘,被金人拉到開封城下示眾。幾乎同時,完顏宗翰的西路軍也殺到了。
軍心動蕩,敵軍合圍,趙桓突圍的路被截斷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